約莫6年前,在我所居住的小城市─嘉義市,
出現了當地第一家紅茶冰販賣店,標榜著只要20塊,
就可以享受好喝又大碗的紅茶,不消說,業績嚇嚇叫,
排隊人潮從早到晚沒有斷過,似乎紅茶就像是從未出現過的極品飲料,
接著開始有人爭相加盟,尤其加盟門檻極低,
只要20萬元,比起更早之前的清心還有85度C,
這樣的金額確實讓人感到親近許多。
巷口那位經營了20年的麵攤老闆率先倒戈,
換了地方,租了攤子,開始全新的紅茶冰職涯,
無庸置疑的,他是後續數百名跟進者的先驅,
但接下來的結果不難想像,
畢竟該發生的早在葡式蛋塔風潮時都發生過了,
太陽底下早就沒新鮮事了。
加盟,就像是棒球一樣,台灣人總對它有著莫名的熱情與喜愛,
不僅在實體的西式早餐店或是手搖飲品上,
但實際上,電視媒體也充斥著無數的「加盟」心態。
所謂的「加盟」,本質上來說就是加入某個已建立形象和口碑的品牌之下,
因此他不需要花太多力氣做前端的Branding,比起一般自營業者,
加盟者憑藉著母公司的名氣,就能輕易獲得許多消費者的光顧。
而這樣的占便宜心態,電視新聞媒體不也正是在做相同的事情?
總是對於充滿八卦話題的新聞無限放大追蹤,
後續再搭配相關的談話性節目,
而那些所謂的專家,就像是配合八點檔劇本演出的演員,
昨天談政治、今天談藝人、明天談體育,
哪天劇本需要他談天體物理學我猜應該也不是甚麼難事。
藉由不斷地“加盟”在某單一熱門焦點上,藉以吸引廣大民眾的注目,
從不願以一個媒體的角度去思考該提供甚麼樣的內容,
造成現階段不管是在深度、獨創性、甚至多元性方面,完全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,
甚至讓電視新聞台和綜合娛樂台的界線越顯模糊,
當然我想消費者也要負起一部份的責任,
畢竟劣質的加盟體系我們能夠採舉拒絕購買來使其從市場消失,
但我們的新聞媒體卻仍然受到台灣民眾 “邊看邊罵” 的禮遇,
居高不下的收視率,廠商當然也就樂於繼續下單買廣告。
縱使台灣新聞台的品質不復以往早已人盡皆知,
但持續沉淪的現象著實令人感慨萬千,
或許接下來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還得再後退一大步,
只能期許基於商業市場考量而一味傾中的媒體不要有了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